(相關資料圖)
當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技術持續革新,直播帶貨行業正處于轉型的關鍵節點。
“MCN機構為了維持生存,正如我之前所述,必須承接各類商品以養活直播團隊,這樣一來,商品質量的把控便變得困難。”貴州某MCN機構負責人車玖坦誠地表示。這位從業者揭示了當前MCN機構普遍面臨的困境。
在直播帶貨行業的發展后期,MCN機構、監管部門以及新技術正在共同構建行業的全新生態。
MCN困境:惡性競爭與生存壓力
作為連接主播、平臺與商家的中間環節,MCN機構在直播生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同時也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雙重挑戰。
車玖指出,惡性競爭是行業面臨的最大難題:“眾多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過度承諾,壓榨商家,盲目推出低價套餐,導致商家虧損,嚴重擾亂了餐飲市場秩序。此外,為了實現盈利,這些公司又對達人和主播進行壓榨,給予的報酬過低,難以吸引優質達人,最終導致推廣效果不佳。”
對于備受爭議的“坑位費”問題,車玖提出了專業的見解:“網紅帶貨實質上是優質商品資源與能夠顯著放大其影響力的流量渠道的有機結合,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網紅自身的素質。注重自身聲譽的網紅會審慎選擇與其形象契合的產品。”
關于合同中是否應設置“保量”條款,車玖的態度十分明確:“合同中不會包含明確的‘保量’條款。”她進一步解釋道,若要設立此類條款,其觸發條件必須與商家進行協商確定,且商家需提供良好的推廣條件、優質的商品資源以及合理的傭金。她強調:“如果商家既不愿承擔前期費用,又不愿支付高額傭金,且商品資源也不盡如人意,那么‘保量’條款實際上是無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