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文件》。根據這一文件,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將遵循“穩臨床、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的原則。在“穩臨床”方面,全國共有4.6萬家醫療機構參加了本次集采報量,醫療機構可根據臨床需求和用藥習慣,既可按通用名報量,也可按具體品牌報量。
本次集采對投標企業的質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投標企業或其委托生產企業有2年以上同類劑型生產經驗。優先考慮臨床認可、質量穩定的企業。進一步完善了防范圍標行為的措施,同時反對過度內卷。不再簡單選用最低報價,要求每家投標企業做出不低于成本報價的承諾;對于低于“入圍均價的50%”的企業,要求其對報價合理性作出聲明,解釋具體成本構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經濟研究室主任 姚宇:我們通過新規則調整,也是強化打擊圍標,打擊不正常最低價中標,以次充好。企業想先把價格拉下來,它一家獨大之后再去做大市場的做法,我們一旦發現,企業將被長時間禁入集采市場。
此外,本次集采將進一步強化中選結果執行,要求中選企業作為供應保障第一責任人,及時響應醫療機構訂單并完成配送;醫療機構要優先采購中選產品,按協議按時完成約定采購量,并履行及時結算貨款義務。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保研究院院長助理 蔣昌松:大家其實最關心的是集采藥品降價之后,為了節約成本,主動選擇性更換原材料、主要輔料、主要包裝材料,一些降低成本的一些措施可能導致藥品質量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保質量措施就顯得很重要,包括中選的產品和中選的企業生產線,全覆蓋抽檢,當然也公開原料藥、主要的輔料、主要的包材、主要工藝發生變更之后都要進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