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一季度由盈轉虧。
4月22日晚間,順豐控股(002352)一季報發布。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順豐實現營收426.20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27.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虧損9.89億元,同比下降209.01%,上年同期凈利潤9.07億元,由盈轉虧。
營收的增長主要受到業務增長,而業務增長的同時也伴隨著營業成本的增加。報告顯示,順豐今年一季度的營業成本同比增長40.44%,除去業務增長因素,還有加大新業務和產能建設等投入綜合影響所致。
此外,今年一季度,順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2.49億元,同比下降165.39%。對此順豐方面稱,主要是利潤總額減少,以及支付職工薪酬上升等綜合影響所致。
對于一季度出現巨額虧損,財報中解釋稱,主要為5點原因:
一是公司正處于新業務拓展關鍵期,為擴大市場份額,打造長期核心競爭力,公司繼續加大新業務的前置投入,包括快運、豐網、同城急送、倉網的網絡建設。
二是公司為應對快遞業務量高增長,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加大中轉場自動化建設,提升產能處理規模,場地及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投入導致本報告期攤銷/折舊成本增加;同時為應對春節節前業務高峰,公司投入臨時資源(包括外包人力、運力和臨時場地等),也帶來了一定的成本增加。
三是公司去年第四季度重新審視各業務線網絡資源,旨在充分融合場站和線路,并提升陸運服務時效,在網絡融合調整的初期存在資源重疊投放導致成本提升。
四是公司響應春節原地過年的倡導,滿足電商平臺及客戶春節不打烊的服務需求,增加了收派員、倉管員及中轉運作員等在崗人員數量,公司一貫重視對員工的關懷,堅持執行春節補貼政策,致使春節期間在崗人員的成本增加。
五是時效件去年同期高增長,今年第一季度增速有所放緩;同時下沉市場電商需求旺盛,經濟型快遞產品特惠專配的業務量增長迅猛,因該部分定價偏低產品的件量占比上升較快,對整體毛利造成一定壓力。
順豐方面稱,公司預計通過網絡融合、資源整合、自動化產能升級等經營舉措,提升產能利用率及網絡運營效率,伴隨業務規模增長,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逐步釋放規模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同日,順豐還公告了財務負責人調任的消息。
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于近日收到財務負責人伍瑋婷提交的工作調任通知。伍瑋婷因個人原因,申請自2021年4月24日起辭去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委員、財務負責人、副總經理職務。伍瑋婷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職務,同時,公司將聘任伍瑋婷為公司物流產業園資本運作顧問。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伍瑋婷未持有順豐公司股份。根據《公司法》、《公司章程》的規定,上述申請自送達公司董事會時生效。
順豐方面稱,公司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等有關規定,盡快聘任新的財務負責人。在公司董事會聘任新的財務負責人之前,董事陳飛暫行公司財務負責人職責,伍瑋婷的調任不會影響公司相關工作的正常運行。
面對巨額虧損,順豐已于4月9日召開了年度股東大會,在該會上,順豐董事長王衛罕見就一季度業績致歉。
“首先跟股東做一個賠禮道歉,因為我認為第一個季度真的沒有經營好。我也認為在管理上,我是有疏忽的。”王衛承諾,以后對這種性質的問題,會馬上形成防范和對應的措施,這種問題不會再出現第二次。如果再出現第二次,說明順豐在管理上真的有很大問題。
王衛表態,二季度肯定不會再虧,但全年利潤還不能回到去年同期水平。“因為未來我們要繼續戰斗,未來三年還有很多目標要一起實現,到時候公司的股價不應以物流公司的估值體系來看,這是對所有投資者最好的交代。”
王衛還說,公司不會一味地燒錢來做新業務,但如果短期的利潤承壓能換來長期的競爭力,有機會將順豐打造成為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選擇,那他愿意調低未來1-2年的利潤率預期,這是重要的戰略。
業績說明會上其他高管層還稱,現在公司處于關鍵發展時期,認為增強公司綜合能力、擴大業務規模、打造堅實網絡、在新業務各細分領域市場整合期取得競爭的領先優勢,尤為關鍵,而現階段是公司在堅持長期戰略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陣痛期。
截至4月22日當天收盤,順豐股價報收63.18元/股,降幅0.77%。自4月8日晚間,順豐發布一季度預虧公告至今,短短兩周,順豐市值已蒸發803億元。
關鍵詞:
順豐
控股
季報
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