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0日,當西平縣的農村基層黨組織代表陳春榮站在首次中國鄉風文明大會的舞臺上;10月29日,當2025年全國“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活動暨移風易俗現場會在西平舉辦;時間再追溯到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西平縣一舉拿下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實現了“首創必成”目標,在一個屆期內一舉創成“全國文明城市”。如今,這個位于中原腹地的縣城,便不再是地圖上一個尋常的坐標,而成為一種現象,一份樣本。人們不禁要問:是怎樣的力量,讓西平在關乎國家文明與民生幸福的宏大敘事中,多次寫下自己閃亮的名字?
帶著這份好奇,我們深入西平,試圖解碼這片土地背后,那份將傳統與現代、物質與精神、治理與民心完美融合的“西平答卷”。
源與流——嫘祖故里的千年文明底色
任何一朵當代的精神文明之花,都離不開深植于歷史的文化根脈。西平的底氣,首先便來自那穿越了五千年的嫘祖遺風。
作為黃帝正妃、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嫘祖教民養蠶繅絲,肇啟了華夏文明的衣冠禮儀。在這片土地上,“慈母”“孝親”“仁愛”與“創造”的基因,從文明伊始便被深深鑄就。千百年來,嫘祖文化如同一條不息的精神之河,浸潤著西平的每一寸土地,塑造了這里尊祖敬宗、崇德向善的淳厚民風。
行走在西平,你會感受到一種流淌在血液里的溫潤與敬意。在鄉間,我們能看到古老的祠廟被修繕保護,傳統的家規家訓被重新整理、懸掛于堂屋最顯眼處。這并非簡單的懷舊,而是一場自覺的文化尋根與德化育人工程。縣政府系統性地挖掘、整理本土孝賢故事,編撰成冊,甚至創作成地方戲曲、三句半等,讓古老的道德教誨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西平縣移風易俗優秀案例集》《你也能活一百歲》等書籍的出版,不僅是對生命奇跡的記錄,更是將一種健康、積極、充滿人文關懷的生活方式,從學術視野推向了尋常百姓家。
這份深植于文化基因中的倫理自覺,構成了西平文明鄉風與孝善傳承最深厚、最穩固的基石。
根與葉——頂層設計的民生溫度與空間格局
深厚的文化底蘊,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與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轉化為百姓觸手可及的幸福感。西平的卓越之處,在于決策者們,用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將“老有所養、幼有所依、鄉風文明”從愿景變成了現實。
有了美好的藍圖,更需要堅實的硬件支撐。在民政局采訪中,我們能感受到一種前瞻性的“民生溫度”。全縣共有20個敬老院、2個公辦養老院、3個社會辦養老院、3所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37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這是一種將“軟性”的文明鄉風建設與“硬性”的養老規劃相結合的智慧。從宏觀的縣域格局到微觀的社區單元,對老年人的關懷、對文明鄉風的培育,被巧妙地編織進城市和鄉村的肌理之中。這為西平構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打造鄉村文化陣地,提供了堅實而科學的空間底座。
于是,我們看到:縣里設施齊全的養老服務中心和智慧養老平臺熠熠生輝;鄉鎮完成提質升級的標準敬老院溫馨如家;村莊里,一座座由閑置宅基地或舊校舍改造而成的“幸福食堂”如春筍般破土,成為留守老人們吃飯、娛樂、交流的樂園。與此同時,全縣大大小小200多處綠化小游園,不僅是生態建設的成果,更成了老人們最愛的休閑去處,構成“綠樹村邊合,老人笑開顏”的和諧畫卷。
花與果——文明鄉風滋養下的長壽之鄉
當文化的“源”與規劃的“根”都已俱備,文明與健康的花朵便自然絢爛綻放。
是醫養結合的“安心保障”。西平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深度下沉,鄉鎮衛生院與敬老院緊密協作。在這里,醫療保障是醫生定期上門的問診,是床頭一鍵呼救的安心,是“病有良醫”的現實圖景。它為“長壽”提供了堅實的科學支撐,讓人們不僅活得長,更能活出質量與尊嚴。
其二,是德化育人的“新風體系”。西平的成功,在于它激活了民間的內生力量。持續開展的“移風易俗新風尚 文明西平正能量”活動,讓孝行義舉被看見、被傳頌、被效仿。我們采訪的故事里,有侍奉雙親的普通農民,有見義勇為的現役軍人,有捐資建橋修路的企業家……這些來自群眾身邊的榜樣,匯聚成新時代的“孝子賢孫”群像,讓孝善之風從“一家之德”升華為“一域之風”。
其三,是林長制下的“生態滋養”。全縣推行的林長制,守護著10.98萬畝的林地,不僅守住了綠水青山,也為居民,尤其是老人,提供了最寶貴的“天然氧吧”。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健康長壽最天然的饋贈。
這是一種“于無聲中聽驚雷”的關懷。解密西平,我們發現其成功的核心,在于它構建了一個從文化到政策,從硬件到軟件,從政府到民間的、完整的文明生態體系。
它讓尊老成為一種文化自覺,讓養老成為一種制度保障,讓敬老成為一種社會風尚,讓樂老成為一種生活常態。在這里,文明鄉風不是強制的規訓,而是人們發自內心的選擇;長壽現象也不僅是生命的奇跡,更是經濟、社會、環境、文化協同發展的必然結果。
文化的滋養,政策的托底,設施的完善,風氣的熏陶,最終結出了甜美的果實——在西平,九十歲的老人比比皆是,百歲老人數量穩步增長。這些長壽老人,是西平縣孝善生態最有力的“活廣告”。
西平獻給全國的,不僅僅是一份關于孝道與鄉風的“優秀作業”,更是一種可資借鑒的“整體性”發展方案。它告訴我們,現代化的征程中,完全可以將人民的幸福感、社會的文明度、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最核心的追求,并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走出一條獨具特色、充滿溫情的康莊大道。
這,就是西平告訴全國的,關于文明、關于長壽、關于傳承、關于幸福的當代故事。它的答卷,依然在書寫,愈發厚重,愈發精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