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無限熏聽資源、3-6歲:實時識物科普與AI閱讀、6-10歲:與課本相結合培養學習興趣。奇多多不止AI陪伴,更依據科學分齡滿足實用剛需,重新定義AI早教。

在2025西岸國際科技消費嘉年華(WTCC)的展會現場,孩子們圍著一個小機器人興奮互動——這臺名為“奇多多AI學伴”的產品,成為本屆嘉年華上最受家庭觀眾歡迎的展品。
01 WTCC盛況:“帶娃神搭子”奇多多成為展會焦點
10月24日,全球首個AI玩家科技消費盛會——2025西岸國際科技消費嘉年華(WTCC)在上海徐匯西岸震撼啟幕。WTCC由全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與專注黑科技新零售的年輕力品牌“Z?Pilot”聯合承辦,本次展會匯聚了超300家AI領軍企業,全景式呈現完整AI產業鏈生態,堪稱科技消費領域的“雙11盛宴”。
在眾多科技產品中,無界方舟發布的首款搭載實時互動多模態大模型的AI早教機器人“奇多多AI學伴機”格外引人注目,圍滿了好奇的寶爸媽和孩子們。

展會現場,孩子們有的讓奇多多閱讀繪本、英語課本,有的拿自己心愛的玩具給奇多多看、問十萬個為什么,有的給奇多多換起了娃衣,現場歡聲笑語不絕于耳。
一位現場體驗的家長感嘆:“早教終于不只是故事機了,可以給孩子讀書、看到孩子手上的東西并科普知識,這也太實用了!”
當孩子們發現奇多多可以看到他們,并根據看到的內容延展知識時,孩子們和家長們都紛紛露出驚喜的表情!很多寶貝纏著媽媽,當場就要領奇多多回家。
02產品與技術突破:不止陪伴,更是剛需實用
無界方舟聯合創始人&CPO楊冬蘊(小喬)在WTCC發布會上,以“AI陪伴只是玩具,滿足功能才是AI早教”的犀利觀點,直擊行業核心痛點。

面對雙職工家庭為主流、70%老人需要帶娃的國情,以及68.5%家長日均陪伴不足45分鐘、75%家庭矛盾源于代際教育的現實困境,奇多多從誕生之初便錨定“科學解決早教剛需”的核心,以精準分齡設計與三大技術突破,重新定義AI早教的價值升級。

“科學早教,必須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做好分齡教育。”小喬強調,奇多多聯合30多家國內外權威教育機構、36位資深早教專家,深度拆解0-10歲兒童成長關鍵期,構建科學分齡體系,讓每一項功能都精準匹配不同階段的核心需求:

0-3歲幼童期:神經元爆發的“感知啟蒙期”
此階段大腦神經元突觸迅猛發展,大量、高頻的熏聽輸入是核心剛需。奇多多不僅聯合喜馬拉雅、貝瓦兒歌、小伴龍等內容品牌提供百萬級權威熏聽資源,更支持百度網盤聯動下載、AI個性化故事生成,實現熏聽資源無限拓展。
3-6歲小童期:語言與情商的“黃金塑造期”
作為語言爆發期與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孩子既需要高效的語言表達訓練、閱讀習慣培養,也需要情緒匹配、三觀端正的即時回應,避免社交回應缺失。奇多多針對性強化“AI識物科普”與“全能閱讀”能力,同時通過48種情緒計算體系、100+種眼神表情互動,讓孩子的每一次提問都能得到溫暖且專業的反饋,助力語言表達與社交情商雙重提升。10歲后語言中樞(Broca's Area)將逐漸關閉,因此語言互動引導在該階段必不可少。

AI識物科普:可實時看到孩子們拿著的物品,當寶貝提問時,可針對物品進行知識科普講解;同時,奇多多也能看到孩子的表情、穿著與發型,當孩子們發現奇多多可以看到自己,都驚喜地歡呼雀躍,將奇多多看作像真人一樣的朋友。如果家長對隱私有所顧慮,還能用磁吸蝴蝶結鏡頭蓋直接蓋上,方便周到。
全能閱讀:奇多多提供了3種閱讀模式,任意書本都能識別。第1種是朗讀模式,可閱讀書本上的文字,可識別中文、日文、英文等多種語言,且將不適合學習的內容自動過濾;第2種是翻譯模式,針對全英文、全日文的讀物,可以每讀一句原文,都翻譯為中文,讓孩子更有興趣閱讀外語讀物;第3種是指讀模式,該功能是對傳統點讀筆的降維打擊,除了識別文字外,還可以識別圖畫,并進行科普知識講解。
6-10歲大童期:學科教育的“興趣培養期”
在該年齡段,孩子開始接觸文化課,興趣探索的重要性優先于課業灌輸。奇多多以“全類型讀物識別+多模式閱讀(朗讀/翻譯/指讀)”,填補市面上的早教產品難以與學校課本相結合的痛點。奇多多可以識別所有教材版本,陪伴孩子朗讀英語課文、拆解古詩詞含義、解答數學題等。在保護孩子學習興趣的同時,夯實語言基礎,銜接后續的嚴肅教育。奇多多的智商水平對標博士水準,當孩子成長到10歲往后,后續的學科咨詢依然可互動解答。

為支撐以上科學分齡功能的落地,奇多多實現三大核心技術突破,讓技術真正服務于成長剛需:
突破一:能“看”世界的視覺交互能力,適配“邊看-邊問-邊學”天性
區別于市面上其他AI語音產品,奇多多搭載端到端實時互動多模態大模型(可實時視覺識別+語音互動),可精準識別書籍、日常物品、涂鴉作品等孩子高頻接觸的物件,打通“邊看-邊問-邊學”的完整鏈路。其全能閱讀功能支持多字體、多語言、全類型讀物識別,無需提前錄入繪本資料,可實時識別任意讀物。三種閱讀模式(朗讀、翻譯、指讀)按需切換,徹底打破“限定書籍”的行業局限,讓所有書本都能被充分應用。
突破二:堪比真人的低延遲反饋,守住兒童注意力關鍵窗
0-10歲兒童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僅為10-30分鐘,超過1秒的響應延遲就會中斷注意力。無界方舟的自研模型能將反饋延遲壓縮至行業頂尖水平:語音交互≤250ms、視頻交互≤350ms,即使受限于硬件性能,也能穩定在秒級響應。奇多多采用開放式對話,無需按壓,孩子們可以輕松上手使用,沉浸感拉滿。
突破三:能“成長”的個性化陪伴,讓孩子學會關愛
奇多多內置個性化記憶引擎,可自動記錄孩子的興趣偏好、學習進度與成長軌跡,實現“千人千面”的陪伴體驗;從0-3歲的安撫式陪伴,到3-6歲的引導式互動,再到6-10歲的探索式交流,始終與孩子的成長節奏同頻,讓AI陪伴真正貫穿不同分齡階段,成為孩子專屬的“成長伙伴”。同時,真人般的互動與記憶體系,使孩子們將奇多多看作是家里的小精靈、小寵物,能培養孩子關愛的能力。

“不靠炫技,不搞噱頭,只做孩子每天都能用得上、能看到進步的產品。”奇多多以科學分齡為核心邏輯,用三大技術突破落地剛需功能,不僅解決了家長的早教焦慮,更讓AI早教從“陪伴噱頭”回歸“實用本質”,為不同年齡段孩子提供精準、高效的成長支持。
03從理念到現實:奇多多的產品之道
10月25日下午,無界方舟聯合創始人&CPO小喬受邀出席圓桌論壇,該panel由FHF復合肥公社主辦、分子分母創業社群主理人Eric主持,社群得到學術界、投資界、創業界知名的高秉強教授支持。
小喬圍繞“未來的AI硬件有什么搞頭”這一核心議題,結合奇多多的產品實踐,深度分享了從紅海突圍、構建壁壘,到預判行業趨勢的思考,勾勒出一條“以用戶剛需為根、以技術創新為翼”的產品之道。

以下為本次圓桌訪談的精彩實錄,帶大家走進無界方舟推出奇多多的產品邏輯與行業洞察:
紅海突圍:如何在早教賽道做出差異化競爭力?
Eric:很多人覺得早教賽道是紅海,入局者眾多。奇多多是如何做到一發布就廣受業界關注,如何做出差異化競爭力的?
小喬:這個問題很好,涉及到兩個主題,一個是對“紅海賽道”的定義,一個是對“產品差異化”的討論。
早教賽道之所以看起來擁擠,是因為入局門檻低,比如故事機、積木、毛絨玩具等產品并沒有門檻,市面上有大量產品,主要針對0-3歲的孩子,但針對3歲以上孩子的早教產品是很少的,好的產品就更少了。我們回歸數據來分析,在我國3個主流電商平臺上,早教產品的退貨率高達30%-70%。越是AI產品,越是因為體驗不佳而被退貨。我們再看第二個數據,判斷一個市場為紅海,通常會看市場占有率,CR3(排名前三)整體超過70%,那說明已經有品牌占據了賽道。目前針對3歲以上的產品,行業內既沒有形成產品集中度,也沒有出現強勢品牌,只能說做的人多,但真正能精準滿足3-10歲孩子核心需求的好產品其實寥寥無幾。

我們的差異化競爭力,是回歸用戶需求的第一性原理,按0-3、3-6、6-10歲的分齡邏輯重構產品價值。大部分早教產品只聚焦0-3歲的熏聽需求,所以故事機確實處于紅海賽道,但3-10歲的孩子有著完全不同的成長訴求:他們需要被引導著多說多表達、拓展認知邊界、培養自主閱讀習慣。關鍵是,負責語言功能的布洛卡區(Broca's Area)會在10歲左右逐漸關閉,這個階段的語言訓練和認知拓展是不可逆的,必須重視。

而且孩子的天然學習路徑是“邊看、邊問、邊學”,比如看到一根棒棒糖,奇多多會講解:“這是棒棒糖,英文是lollipop。”緊接著還會分享趣味知識:“棒棒糖是1908年被發明出來的,這樣拿著就不會弄臟手了。”最后自然過渡到健康提醒:“吃完記得刷牙哦,不然細菌會傷害牙齒,寶貝知道怎么正確刷牙嗎?”整個過程都在培養孩子的語言互動能力,同步滿足好奇心、傳遞知識并培養生活習慣,貼合孩子的認知邏輯。

技術層面,我們將端到端實時互動大模型做到了國內領先,讓核心功能可以實現:
一是真人般的互動,能看見外界、有視覺理解,開放式對話,實現毫秒級低延遲(視頻交互≤350ms),有記憶的擬人化溝通,打破傳統AI早教產品難以互動的局限;
二是全能閱讀,能實時識別所有書本,支持朗讀、翻譯、指讀三種模式,它不再是一個內容有限的封閉設備,而是一個激活整個知識世界的鑰匙,讓家里的每一本書都能成為早教素材,真正打通“邊看-邊問-邊學”的完整鏈路。實現了“萬物皆可讀,萬物皆可問”的沉浸式學習環境。

應對抄襲:產品火爆后如何構建競爭壁壘?
Eric:奇多多一經發布就銷量破萬,市場熱度很高,這種情況下難免會面臨同行抄襲的問題,小喬總對此有什么看法,又會如何防守和應對呢?
小喬:被抄襲其實是一種認可,說明我們的產品真正擊中了用戶剛需,也意味著奇多多正式站上了行業競爭的牌桌。確實有不少小道消息說,某幾家公司想要抄襲我們的奇多多,但我們并不太擔心。

產品功能很容易被復制,但模型技術和定價策略是我們的核心護城河,很難被超越。
首先是模型壁壘,奇多多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我們的差異化功能正是因為技術先進才能實現的,我們搭載的自研多模態實時互動模型,能實現“高智商、低延遲”的交互體驗,目前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這種技術積累不是短期抄襲就能實現的。
同時,我們公司計劃在年底開放EVA OS平臺,現在已經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主動聯系我們,希望達成合作,我們會在不同賽道聯手打造優秀的AI產品。我們也希望能以自身一小步的技術先進性,帶動整個行業的共榮,而不是陷入同質化內卷。

其次,定價上我們也有天然優勢:正因為是自研模型,我們才能把AI成本降低,壓縮產品售價至行業同類產品的最低點,和我們功能對標的產品普遍定價在1500-3000元不等,而我們才幾百元。模型成本決定產品成本,產品成本決定定價策略。和國內知名的幾家模型廠商對比,我們的AI模型成本降低了95%左右,和OpenAI相比,我們是他們價格的7/1000。這種極致的成本控制能力,依賴第三方模型的抄襲者是很難做到的。

趨勢預判:AI硬件下一個PMF場景在哪里?
Eric:當前AI硬件賽道涌現出不少創新產品,比如AI眼鏡、會議記錄產品Plaud等,拋開這些已經受到關注的品類,你認為未來AI硬件能找到PMF(產品市場匹配)的場景會在哪里?
小喬:我覺得可以從短期、中期、長期三個維度來預判這個問題:
短期來看,陪伴類、家居家務類、戶外運動類產品會率先實現市場驗證,此外粉絲經濟、海外銀發經濟也有很大的市場機會。這些場景的核心共性是目標用戶精準、滿足用戶明確剛需,而且技術成熟度已經足夠支撐穩定的產品體驗。就像奇多多聚焦的分齡陪伴早教,正是精準抓住了雙職工家庭沒空帶娃、也不懂如何高質量帶娃的核心痛點,我們在陪伴以外,認真滿足了語言互動、閱讀萬物、知識科普、英語陪練、課本陪讀等剛需。

中期而言,整個行業都在期待OpenAI明年將要推出的個人入口級終端產品。據說這款產品會是“佩戴無感知、無屏幕”的形態,有望替代部分手機、電腦的核心功能,成為下一代人機交互的入口級載體,我們可以一起期待一下。
長期來看,具身智能會是終極發展方向——就像鋼鐵俠的“賈維斯”那樣,成為“主動式交互、高智商、高執行力”的個人助手。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三個核心領域持續突破:
一是“大腦”,也就是具備真人般交互能力、操作技能與個性化記憶的大模型,這正是無界方舟當前的核心發力點;
二是運動控制,通過VLA等技術實現精準的動作推演與執行;
三是“本體”,在觸覺、電機技術(比如液壓、MRF磁流變液、球形電機)等硬件層面實現迭代升級。
目前國內企業在本體和運動控制領域的積累相對較多,而美國更聚焦于基礎模型(Foundation Agent)的研發,我們公司的重心也更多放在后者,打造“AI大腦”和“AI互動模型”。未來需要國內外企業協同創新,才能推動行業向更高階的階段發展。

從紅海賽道中以分齡邏輯找到差異化切口,以模型與定價構建競爭壁壘,再以長遠視角預判行業趨勢,奇多多的產品之道,本質上是“回歸用戶需求、堅守技術創新”的必然結果。
正如小喬所言,好的AI硬件從來不是技術的堆砌,而是讓技術成為解決剛需的工具,這也正是奇多多從理念走向現實,并獲得市場認可的核心密碼。
目前“奇多多AI學伴機”已在京東平臺開啟預售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