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余年,智能手機的發展經歷了從性能提升到影像升級的階段,而如今,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新的核心動力。無論是信息獲取、跨應用操作,還是影像創作與內容表達,AI正逐漸滲透到手機使用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習慣。根據三星聯合 Symmetry Research 展開的調研,移動AI已從可選項變成高頻剛需:近一半受訪者每天高度依賴AI功能,45%的用戶使用語音指令的頻率已與打字相當;在三星Galaxy S25系列用戶中,已有超過七成正在使用AI工具。

從嘗鮮到高頻:AI成為用戶黏性的新增量
借助不斷增強的多模態感知能力和跨應用執行能力,Galaxy AI賦能的應用已經成為很多用戶高頻使用的智能工具。例如在Galaxy S25系列的用戶中,超過一半正在體驗即圈即搜功能,該功能只需圈選屏幕區域即可獲得聚合結果,免去復制、切換與粘貼的繁瑣流程。

即時簡報的使用率也達到了三分之一,該功能可以整合天氣、健康數據、日程與要點提示等信息,并可以根據使用習慣適時推送給用戶。這些高頻功能把信息獲取與任務處理壓縮成最短路徑,提高了日常效率與產品留存度。
多形態協同:硬件放大AI的體驗增益
三星將AI能力與不同形態的硬件深度耦合,形成差異化的體驗曲線。直板旗艦的高性能與低時延,讓跨應用執行更順手;折疊屏機型則把AI的可見度、可得性和多任務能力進一步放大。

以Galaxy Z Fold7為例,智能收藏可識別三星筆記中的目的地與時間信息,并與地圖應用聯動自動生成可視化行程,細化到每日路線;在分屏視圖下,地圖、日程與參考資料并行呈現,規劃鏈路一氣呵成。Galaxy Z Flip7的更大外屏則讓用戶在不展開手機的情況下,即可查看即時簡報和音樂播放、錄音以及外賣進度等實時任務處理,減少干擾、提升響應速度。
生產力直達:把復雜流程壓縮為一次操作
Galaxy AI的設計目標,是把用戶完成任務所需的步驟降到最低。跨應用執行以自然語言打通應用與數據,比如一句“導航到今天下午開會的地址”,Bixby即可從日歷提取位置信息并調用地圖生成路線。

“智能拖放”與“智能文案幫寫”功能聯動
智能拖放讓內容在應用間實現快速流轉,無論是把聊天中的地址拖到地圖、把相冊中的圖片拖到智能文案幫寫,操作路徑都能被壓縮到一次“長按+拖放”的手勢;AI多截圖不僅支持同屏多區域截取,更能預判場景需求,自動給出翻譯、摘要或動圖生成等建議。由此,手機從溝通與娛樂終端,升級為真正的隨身效率中樞。
AI影像進化:從記錄到創作的全鏈路閉環
在影像領域,三星Galaxy 手機通過超視覺引擎顯著提升暗光、逆光等復雜環境下的成片穩定性與色彩還原,以及人像拍攝的表現力。以Galaxy S25 Ultra為例,全焦段硬件系統與AI算法協同,讓取景、對焦與降噪的決策更智能。

智繪人像
后期階段,生成式編輯可智能擦除對象并補全與重構畫面,音頻橡皮擦可去除視頻雜音,主打性價比的機型三星Galaxy A56 5G亦可通過對象橡皮擦與最佳表情選擇等功能獲得清爽合影與更自然的人像。創作門檻被持續降低,表達維度被持續擴展,手機由此成為更具生產力的內容平臺。
生態的價值在于一致與延展。三星一方面在多系列智能手機中統一核心智能體驗,確保不同形態下的使用連貫;另一方面持續拓展設備協同,讓手機、平板、PC與可穿戴之間的信息與任務無縫銜接。
根據Canalys等權威調研機構公布的數據,今年二季度,三星再度斬獲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之冠,隨著Galaxy AI覆蓋規模的擴大與功能矩陣的增強,AI已從嘗鮮走向普及,從工具走向生態,正在推動行業進入以智能體驗為主導的新周期。三星亦明確提出將Galaxy AI在未來進一步覆蓋到更廣的設備規模,持續加速移動AI的普及與深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