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北京時間9月27日20時4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11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97次飛行。
我國海底油氣管道總長度突破一萬公里
(資料圖片)
9月28日,隨著濱海109鋪管船將最后一節海管終止封頭鋪設到渤海南部海域,我國海底油氣管道總長度突破一萬公里,躍居世界前列。
今年以來,我國海底管道建設實現多點突破,海南島鶯歌海海域的東方13-3區開發項目配套的兩條海底管道順利投用,實現環海南島海底管線互聯互通。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渤海灣建成國內最密集的海底管道網絡,海底油氣管道已達3200余公里。
中國海油海油工程安裝分公司海管中心副經理 宋艷磊:隨著渤海南部這批管線投用,渤海管道網絡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海域管道長度超4公里。截至目前,今年我國累計新建海底油氣管道近200公里。
按照規劃,到2030年我國海底管道總長度有望突破13000公里,進一步織密海洋能源輸送網絡。在新能源轉型背景下,這些管道還具備兼容輸送氫氣、頁巖氣等清潔能源的潛力,為能源結構優化提供了靈活支撐。
貴州: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28日通車
9月28日,貴州花江峽谷大橋正式建成通車。花江峽谷大橋是貴州六枝至安龍高速公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全長2890米,主橋跨徑1420米,橋面到水面高度625米,主橋跨徑居山區橋梁跨徑世界第一、橋梁高度居世界第一,被稱為“橫豎”都是世界第一。
大橋通車后,花江峽谷兩岸關嶺縣至貞豐縣的車行時間從原來的2小時縮短到2分鐘左右。
浙江:國內最長鐵路橋混凝土箱梁成功架設
9月27日,國內最長鐵路橋混凝土箱梁在浙江杭州灣海域成功架設,標志著杭州灣跨海鐵路橋全面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為后續大規模開展海上架梁作業打下堅實基礎。
27日下午,預制混凝土箱梁成功落在位于 杭州灣跨海鐵路橋的107和108號橋墩上方,架梁施工順利完成。這也是全橋首片成功架設的預制箱梁。據了解,架設的箱梁為80米跨度預制混凝土箱梁,長78.2米、高5.4米、重2800噸。在大型跨海工程領域,它的跨度遠遠超越了杭州灣跨海公路橋、舟山主通道等著名跨海橋梁的70米預制箱梁。
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這里擁有“錢塘江潮”這一世界奇觀,為了避免密集的橋墩對其造成影響,設計方通過研究論證,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海中引橋大部分橋墩之間的跨度不得低于80米。
破紀錄的長度和重量帶來了施工上的難度。為了順利完成“梁王”及后續208片同等規格的箱梁海上運輸、架設任務。施工方特意調來了曾參與過杭州灣跨海公路橋建設的“天一號”運架一體船。同時,打造數字孿生系統,通過在船體、臂架和吊具上布設的85組智能傳感器,實時對船舶狀態、吊裝動作、結構受力等10多類數據進行秒級反饋和智能監控,實現架梁全過程風險管控。
據了解,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是 通蘇嘉甬高鐵的 關鍵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最長高速鐵路跨海大橋,全長29.2公里,連接嘉興海鹽與寧波慈溪,設計時速350公里,計劃在2027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