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9月 25日)—9月24日,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下簡稱:北斗峰會)在湖南株洲召開,以“北斗賦能,智匯城市”為主題的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發展論壇在峰會期間舉辦。株洲市、大理州、重慶市、雄安新區、佳木斯市、浦東新區等6個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在會上進行經驗交流,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科學家曹沖、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俊分別作了專家發言。千尋位置CEO陳金培受邀參會,與多位行業領軍企業負責人展開交流對話。

“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能將新技術、新系統融入到城市全域全場景中,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過程。”千尋位置CEO陳金培表示,“千尋位置兼具基礎設施提供者和產業賦能者雙重角色,不僅提升了城市的時空分辨率,也有效推動城市產業發展,服務社會民生。”
以基礎設施提供者與產業賦能者角色,助力北斗試點城市建設
2024年10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公布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確定了22個省份共39個城市(區)進入試點名單。這一舉措標志著北斗規模化應用邁向新的階段,為北斗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助力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簡稱:北斗試點城市)建設中,千尋位置不僅提供北斗時空智能基礎設施,更積極推動場景創新與民生改善。同時,公司也賦能城市各類智能設備制造商,共同構建繁榮的北斗產業生態。
陳金培指出,基于北斗的時空智能基礎設施可大幅提升城市的時空分辨率,將城市空間的調動能力提升至厘米級甚至毫米級,極大優化空間資源使用率。以車道級導航為例,高精度定位技術的應用使道路管理從“路段級”升級為“車道級”,一條道路可在數字世界被精細化為四到五條獨立車道,交通資源利用率成倍提升,城市治理效率顯著增強。
在產業推動與民生服務方面,千尋位置通過“星地一體、云芯一體、軟硬一體”的底層技術能力,為試點城市的北斗全域全場景應用提供可用、好用、實用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在株洲,千尋位置與株洲市北斗產業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打造了全國首例“北斗時空智能+電動自行車”創新應用場景。自2025年6月30日正式上線以來,北斗高精度共享電動自行車累計服務100萬人次,累計服務里程300萬公里,已成為株洲市民的主流出行方式之一,讓城市綠色出行更加便捷。

在上海浦東,千尋位置融合北斗時空智能與AI技術,推出道路智能巡檢機器人,可自動識別道路病害及沿線設施問題,實時上報高精度位置與病害面積,大幅提升了巡檢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浙江紹興,千尋位置以空天為幕,北斗為綱,聯合合作伙伴打造無人機天幕廣告,不僅豐富了市民的夜生活,也拓展了品牌營銷新模式。

在本屆北斗峰會成果發布會上,千尋位置還和國內領先的智慧城市平臺運營方——珠海云上智城投資運營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合作簽約,共同建設珠海北斗時空智能底座,推動各類北斗終端接入與業務應用落地,未來將重點拓展公安、交通、城管等智慧城市核心場景,持續推動北斗時空智能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
“城市融入北斗時空智能,對拓展北斗產業意義重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在論壇上指出,智慧城市是復雜的生命體,北斗作為具備通導遙一體化優勢的全球時空位置服務基礎設施,對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發展白皮書》顯示,2024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758億元,同比增長7.39%。其中,產業核心產值達1699億元,涵蓋芯片、軟件、終端設備等關鍵環節。陳金培強調,城市深入應用北斗時空智能后,將在共享出行、夜空經濟、智能巡檢等運營場景中創造顯著商業收益,這些收益不依賴政府投資,而是通過消費服務、城市運維、廣告等多種方式實現,將進一步拓展北斗產業的發展空間。

“如果一個城市能因此創造十億元規模的新收入,全國300多個地級市,2000多個縣級行政區劃疊加起來,就將形成萬億級的新業態。這對北斗整個產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戰略意義。”陳金培表示。
據報道,本屆北斗峰會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由國家發改委、國家網信辦、工信部、交通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24個國家代表團參加,聯合國人居署等5個國際組織,以及國務院辦公廳、研究室、國家發改委、網信辦、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科技部等32個部委,浙江、湖北等29個省市自治區,14位兩院院士,412家央國企、469家民營企業代表參加。參展企業共有112家,千尋位置、國家電網等14家行業頭部企業和優勢企業設立展位。
關于千尋位置
千尋位置是全球領先的時空智能科技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公司基于北斗衛星系統(兼容GPS、GLONASS、Galileo)基礎定位數據,利用遍布全球的6000多座GNSS星基/地基增強站,自主研發的智能算法、芯片及大規模互聯網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厘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納秒級授時的時空智能服務,累計接入終端設備超過24億。公司同時具備多傳感器算法協同、數字孿生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智能駕駛、低空經濟、具身機器人、智慧城市、行業數字化升級等提供云芯一體、數實融合的全棧時空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