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4月21日早間消息,特斯拉車主維權事件發生后,特斯拉副總裁陶琳缺席原定要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
據悉,在會議主辦方此前公布的議程中,陶琳將出席21日的《打造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論壇,和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旭等嘉賓共議如何打造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等問題。今日,陶琳并未現身,也未線上參與該論壇。
據《中國經濟周刊》此前報道,4月19日,上海車展首日,兩女子在特斯拉展臺維權,其中一女子爬上特斯拉展車,站立高呼“特斯拉剎車失靈”。
女車主維權事件發生之后,陶琳在媒體采訪中表示,“近期的負面都是她貢獻的”“我們沒有辦法妥協,就是一個新產品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我們自己的調研顯示,90%的客戶都愿意再次選擇特斯拉”。
對于此次事件,新華每日電訊發表評論文章《誰給了特斯拉不妥協的底氣?》。評論稱,特斯拉高管如此傲慢的回應,幾乎讓人感受不到解決問題的誠意。事實真相如何,很難倉促定論,有待相關部門深入調查之后能定分止爭。從網絡輿情來看,特斯拉高管的傲慢回應,讓很多人感到費解。尤其“近期的負面都是她貢獻的”“我覺得她也很專業,背后應該是有人的”等表述也不太妥當。客觀來說,一家企業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是作為一家“明星”企業,應該具備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態度。
隨后,新華微評也公開發聲,“上海車展出現車主‘車頂維權’,引發輿論關注。事實有待調查,但不可否認,車市‘坑多且深’問題不少,消費者維權難、成本高,讓一些人選擇以‘激烈方式’維權”。
“國是微評”稱,“車主的維權方式雖欠妥,但若不是投訴無門,誰會出此下策?特斯拉頻發故障,官方回應令網友刷新三觀”,且表態,“涉及生命安全,豈能敷衍了之?”同時直言,“巧言詭辯、百般抵賴終將失信!特斯拉可以在車展拎走維權車主,但不正面回應,解決問題,最終也必將自食惡果”。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也在微信公號公開發問:特斯拉“明知隱患卻置若罔聞,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碰碰拉’繼續在路上當‘隱形殺手’,無視公共安全風險,不在乎‘賺中國人錢、撞中國人命’,試問企業的責任和擔當何在”?
就在20日,特斯拉一改“不妥協”的態度,深夜發布了道歉聲明。
聲明中,特斯拉就未能及時解決車主的問題致歉,稱已成立專門處理小組,專事專辦,努力在合規合法的情況下,盡全力的滿足車主訴求,爭取讓車主滿意。
特斯拉在聲明中表示,在配合政府各相關部門調查的情況下,同時開展嚴格自查自糾,對自身不合理的、不符合服務準則的問題和服務流程進行梳理并整改,努力做到立查立改、即查即改,做到尊重消費者,尊重市場。
新媒體編輯:崔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