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條條大道通羅馬。在商業進化這條路上,很多互聯網平臺都在遵循這樣的規律。就像快手與抖音,雖然分別從不同的目的地出發,看似井水不犯河水。
但是隨著其不斷進行商業化升級,最終卻殊途同歸。如今,二者也早已在直播電商這條道路上狹路相逢、棋逢對手。
近日,一向在市場宣傳上低調的抖音,舉辦了首屆生態大會,并首度高調拋出了“興趣電商”的概念。而且,這個新鮮概念,火速蔓延到互聯網的每個角落,仿佛是抖音發現了新大陸,字節跳動打開了阿里巴巴芝麻之門。
不過,互聯網的開放性,從來不允許一方霸主的存在。據觀察,抖音雖然試圖在氣勢上壓倒對手,目前也只不過亮出了“認真做電商”的態度,以及“追求有質量的GMV”的目標。
至于其優勢,似乎也并沒有因為目前抖音的發展,而有多少優越性。反而是一向不善于公關、宣傳的快手,卻在用實力向外界證明,真正的霸主從來都是“打鐵還靠自身硬”。
這從快手上市后,其估值快速飆升至萬億港幣,并成為僅次于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巨頭,名副其實的第四大電商平臺,就可以窺見一斑。
抖音重貨、快手重人,快手的制勝基因
眾所周知,快手起源于下沉市場,早年被很多網友調侃為泥腿子。而抖音則發跡于一二線城市,是青年才俊的聚集地。因此,北快手、南抖音的說法,一度甚囂塵上。
然而,從成立時間來看,快手10年前就已成立,并且憑借其老鐵文化,實力圈粉了無數草根。因此,其內容分發機制,也逐漸在走向平均主義,讓流量主導權回歸商家與達人。
今年3月底,快手電商在杭州舉辦“2021快手電商引力大會”,這是快手電商首次舉辦商家行業大會。會上,快手電商負責人笑古發布“商家全周期紅利計劃”,并宣布快手電商開啟直播電商2.0時代。
笑古認為,平臺主導流量分配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直播電商的公域流量將向私域流量轉化,達人和商家將擁有流量主導權。笑古的說法,顯然不是空穴來風。快手實現內容、流量分發機制的升級,也有其先天的基因。
過去,包括直播電商,國內的主流電商平臺都將UV(訪問量)*轉化率*客單價公式奉為圭臬,并大肆的拓展流量。但是快手卻很早意識到了用戶留存的價值。因此,古笑認為,屬于快手的2.0時代已然來臨。
這個時代,直播帶貨的業務公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也就是UV(私域確定UV+公域投放UV)*內容消費時長*單位時長訂單轉化率*客單價*復購頻次。
以快手在這次大會上給出的案例主播,就可以更深層次的私域流量的概念。在徐小米、參爺、奢也等主播身上有一些共同特點——無家族系背景,起步期缺乏粉絲量,但因清晰的定位、人設等因素,同樣在快手官方的活動中獲取粉絲量和銷售額的成功。
這一方面得益于這些頭部主播有著完美的人設、定位以及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另一方面,快手的去中心化分發機制,從這些主播開始直播時,就給予大家平等的展示機會。
相反,抖音則為后起之秀,略顯稚嫩。相比較快手的克制,抖音似乎十分注重商業化,因此更加重視帶貨本身,甚至很多內容的生產,都是赤裸裸的帶貨目的。
而且,從目前抖音對于內容的分發、審核來看,各種劇本性帶貨的內容大量存在,而相比快手的以內容受歡迎程度為推薦機制,這種模式大有讓這類虛假、浮夸、矯情的內容大行其道的傾向。
而快手,則反其道而行之。例如,早期的電商主播習慣于將劇情邏輯帶入直播帶貨中,主播會通過向品牌方索要更多讓利來寵粉,同時也要編造一些虛無縹緲的家庭倫理故事來賣慘,博得用戶的同情。
據了解,為了保持平臺的“干凈”,快手也對這類賬號、內容進行了嚴厲打擊。處罰包括扣除電商違規分;封禁賬號/小黃車;繳納違約金等。
很顯然,這次快手出手很重,實際上是不愿放棄多年來苦心經營私域流量產生的用戶粘性優勢。不同于抖音的中心化流量分發,快手給予用戶更多的內容“選擇”權,看到多元化的世界;因此,其用戶粘性也在業界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