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主播打賞、游戲騙氪,靠畫畫從小“富婆”包里大把撈錢,正在成為收割未成年人的新套路。
比如13歲少女芙芙,就在半年內狂撒70萬,大量購買人設圖,甚至主動報價7萬塊買一幅板繪,創下熊孩子刷爆父母卡的又一記錄。
隨著這次千金買畫事件發酵,小眾興趣圈層設圈登上風口浪尖,在設圈活躍的半次元、米畫師等網絡社區,隨處可以看到拍賣約稿位、拍賣人設圖的帖子,報價從幾毛到幾萬不等,畫功差異也跌宕起伏,讓人一眼就能看到世界的參差。
在美好光鮮的愛好圈層表象下,有真正去賺零花錢的同好,更不乏精明的投機者混跡其中。
深諳社會規則的成年職業畫師們,通過塑造莫須有的圈子規則,逼迫未成年消費者們接受不對等交易關系,再結合精心打造的話術,編織出一個看似你情我愿的陷阱。這是個充滿暴富機會的陷阱,隨便上鉤一個獵物,就能貢獻出成千上萬的經濟價值。
面對這些精心設置的陷阱,孩子們毫無自知,不斷掏出父母的錢,只為了換取群體認同感和短暫的精神滿足。在芙芙這個個案背后,是數量龐大沉迷設圈的未成年人群體,以及無數雙把這些孩子們看作肥羊的貪婪的眼睛。
7萬塊錢一幅畫,在設圈還不是最離譜的。
2020年,某畫手將自己畫好的人設圖“熊熊公主”拍賣到17萬元,引發熱議,或許作者自己也覺得價格太高,這幅圖最后以8.5萬出售。還有畫手曾以32萬元賣出人設,直接導致畫手和買家都被“噴到退圈”。
拍出17萬的《熊熊公主》
高昂的定價背后,是一套支撐起畸形價格體系的潛規則和話術。
設圈,意指圍繞“人設”發展出的興趣圈層,圈內人的活動一般以構想出虛擬人設,然后不斷完善這個人設為邏輯,在這個過程里,人設被抽象為藝術作品,人物的性別、外貌、身份、背景故事等元素的疊加,則是創作過程。
設圈內部將人設分為原創角色(簡稱OC),以及從別人那里購買來的設定角色(簡稱設子),和娃圈類似,虛擬的人設們會被看作玩家們的“孩子”,尋找畫師幫忙繪制相關作品,以此豐富人設便是設圈“養孩子”的常規方式。
由于存在技術門檻,不像同人圈可以自發產糧,設圈內玩家和畫師之間存在密切的經濟往來,要“養孩子”,就意味著必然需要氪金,這是設圈產業存在的基礎,也是畫師們大量涌入半次元、米畫師等平臺獲取收益的原因。
通過設圈賺錢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拍賣畫師已有的人設,還有一種是售賣“約稿位”,由買家(圈內稱為金主)提供需求,畫師再進行創作,這種私人定制的方式往往意味著更高的價格,尤其向知名畫師約稿,還需要等檔期或付出雙倍的加急費。
比如這次半年灑出70萬的13歲少女芙芙,就是一個長期砸錢約稿的圈內“富婆”,向畫師白琴購買的這幅高價畫作,其中有一部分費用就是加急溢價。
由于消費方式的不同,在設圈內對于金主們也有一套劃分規則,芙芙這類優質、能大把往外撒錢的“富婆”們往往把握著圈內的頂級畫師資源,也樂于不斷加價為自己心愛的角色豪擲真金白銀。
而平民玩家們則發明出了共養的模式:由多個玩家集資向畫師付費購買人設,在這種模式下,數百人共同集資的共養團隊被稱作“巨人車”,加入巨人車的玩家,需要定期參與后續付費活動,否則會被踢出團隊。
旺盛的需求和自由放任的市場風氣,讓設圈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定價模式——自帶價格。
自帶價格,看似是金主們自發的表現誠意,實則是設圈內的潛規則:由于早先高價畫作事件曾引發批判,設圈內形成了這套共識,只有買家主動報價,讓畫師們免于日后遭到攻訐的風險,他們才能獲得參與交易的機會。
白琴的微博
而一旦發生糾紛,畫師就可以丟出通用模板規避責任:我本來沒想接,是對方帶著XXX的價格主動找過來...
除此之外,與高價畫作捆綁出現的詞,除了自帶價格,通常還有前文提到過的“加急”。議價過程中,畫師們會以既定檔期、高價稿件、心理壓力等一系列托詞和買家周旋,而買家需要做的,就是在畫師提出這些原因的時候不斷抬價。
另外,既然是“加急”稿件,存在瑕疵也在所難免,按照設圈的規矩,即使買家事后不滿意,也不能反復要求畫師修改,否則會面臨被掛、圈內社死等可能。
在這套規則之下,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完全不對等,畫師們占盡優勢地位,而買家則沒有任何保障。
不受合同約束,質量好壞看心情,價格被不斷哄抬水漲船高,還不需要反復修改,這片充滿未成年人的自由大市場,簡直是畫師們發家致富的金礦。
據原創漫畫作者未直八透露,在米畫師、半次元等設圈活躍平臺上,已經有大量職業畫師入場,在她看來,這部分職業選手們明知設圈定價的高度不合理,依然參與其中,本質上是“以自由職業提供自由定制之名,行坑蒙拐騙欺行霸市之行為”。
設圈的溢價泛濫、規則扭曲,甚至形成針對未成年消費者編織陷阱的風氣,除了低齡成員們對法律的無知,也離不開深知設圈暴利的成年人在背后推波助瀾。
畢竟,對于職業畫師們來說,在設圈撈錢的回報率,比做商業外包、進企業工作的收益高出太多。
根據供職于網易的角色原畫師Zzbyer統計,在國內畫師的常規年收入一般在20萬以內,小企業的新人畫師一個月最多3到6千,互聯網大廠的校招新人的月薪則在8千至1萬5千元之間。一般來說,工作兩三年,才有望把年薪提高到20萬以上。
至于年薪百萬的主美,要么天賦過人,要么工作經驗豐富,屬于整個圈子里最頂尖的極少部分。
而常規商業外包,定價更是高低起伏,沒有名氣的小畫師能夠接的商單普遍在3千以內,偶爾可以遇見上萬的大型項目,這類項目一般會選擇有名氣的插畫師,很少落到新人手里。比如著名CG畫師烏合麒麟,一張完成度爆表的作品,在商業外包市場也不過5萬元。
價值五萬的商圖
換言之,要靠正當途徑賺到動輒五位數,對于新人畫師來說幾乎不可能,但在米畫師、半次元等平臺上,哪怕人體比例失調、透視關系混亂的新手作品,也有人追捧著開出高價。
誘惑在前,能保持清醒的始終是少數。
實際上,國內的畫師生存環境并不算友好,在商業語境,尤其游戲制作、動畫制作等場合,畫師都很難獲得署名的機會和合理的收益,但要培養出一個具備足夠專業能力的畫師,卻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利用新手畫師們不了解市場,又迫切渴望能夠入行的心態,國內甚至出現了專門針對這群人的培訓貸陷阱。
黑貓投訴上對潭州教育的投訴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潭州教育存在6636條投訴,其中高頻詞匯是拒絕退款、誘導貸款、虛假宣傳。據曾經在這類培訓機構學習過的畫師阿莫回憶,相似情況在畫師培訓機構內屢見不鮮,大多數培訓機構會打著“幫忙介紹工作”、“承接外包”等幌子,讓學員相信幾萬元的貸款只要學習結束后很快就能還上,但這些幫助就業的承諾往往不會兌現。
很多新入行的畫師們,面對的并不是老師們口中輕松月入過萬的美好前程,而是壓在身上每個月都要歸還的高額貸款,以及入不敷出的債務漩渦。
這些走投無路的年輕人,急需一個快速賺錢,脫身而出的機會,比如設圈。
但設圈并不是可以隨意收割暴利的天堂,相反,因為沒有監管,在這里發生的任何糾紛和矛盾,都很難受到相應的保護。
比如這次的70萬元事件,由于當事人芙芙未滿法定民事能力年齡,屬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和白琴等畫師們口頭達成的承攬合同并不具備效力,一旦走上法庭,畫師們唯一的選擇就是退還所有款項。
根據我國《民法典》157條規定,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在這起事件中,畫師們和芙芙的父母都存在過錯,畫師沒有盡到核對對方年齡的義務,芙芙的父母給女兒開卡為交易發生提供了條件。
所以,按理來說畫師可以追討相應的折價補償,只不過這補償的數額和開出的天價注定差距懸殊——如果走司法鑒定,非商業用途、非古董的畫作其價值幾乎不可能過萬。
但至少到目前為止,畫師們似乎都沒有和芙芙父母對簿公堂的打算,被最先追討的白琴和芙芙的父母達成協議,留下1萬元作為補償,退還其余6萬,并索回自己繪制的人設圖。這張人設圖被轉手給了由50人組成的巨人車,車里每人貢獻600,白琴又賺回了3萬,可喜可賀。
白琴為芙芙繪制的7萬畫作
只不過,無論是先前賣畫給芙芙,還是后來轉賣畫作,整個過程里,白琴都沒有和對方簽訂過書面合同,也沒有報過稅。
按白琴的解釋,她的收入不到起征點,所以沒想過交稅的事,但哪怕只按和芙芙的這一次高額往來算,她的年度收入也已經超過6萬,更何況,白琴自己透露過平常的約稿“幾千幾萬都有”。
在設圈這片巨大又混亂的無序市場里,圍獵未成年人,只是問題的最表層——由于沒有制定合同的行業習慣,平臺又只抽取平臺手續費,不涉及繳稅等環節,數額巨大的資金在這些平臺上隨意流動,無人監管。
換句話說,設圈參與者們面臨的風險,已經遠遠超出道德范疇。
但就像娃圈、lo圈等其他涉及資金流動的小眾圈層一樣,要進行規范和管理,難度太高。除了在米畫師、半次元等平臺進行交易,畫師和金主們的來往也發生在各式各樣的群組里,或者一對一的私下交流。
面對這樣一個隨時可以化整為零打游擊的圈子,只怕,不能單純指望從業者自律,更該用稅收和監管,限制下過于自由的自由職業者們。